众所周知,为了满足中西部地区基层教育、医疗卫生人才建设的需求,国家设立了公费师范生、优师专项、免费医学生等特殊招生类别,让定向地区的考生尤其是农村户籍考生可以以较低的分数读师范和学医,并且上大学期间免学杂费,还有发补贴。而作为代价,被这些特殊招生类别录取的学生,毕业后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到定向的基层学校和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至少6年以上。
由于定向的单位工作环境比较差,工资收入相对也比较低,不符合学生和家长的预期,所以一些家长和学生选择了爽约。这对于紧缺人才的相关单位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损失,毕竟这些人才都是自己花真金白银和特殊政策培养的,哪能学有所成后说不干就不干了?于是双方围绕“履约”和“爽约”的问题,免不了产生争议。
(资料图片)
这不,甘肃就有一名定向医学生,本来他(她)今年就本科毕业,要到定向的农村医疗单位履约了的,可不知道是觉得本科医学生的学历含金量太低还是不想回农村工作,他(她)选择了考研,并被某医学院录取,于是试图违约。
按照相关政策,违约是要支付违约金的,他们家也愿意偿还足额的违约金,但是到了当地相关部门的阻止。无奈之下,该定向医学生的家长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反映了此事,希望甘肃相关部门能够允许他们还在违约,继续读研深造,让他们的孩子成为强国建设的栋梁之材。
很快这则留言得到了甘肃省卫健委的回应,结果还是要求该定向医学生信守承诺,尽快报到上岗,为满足甘肃省农村人民群众医疗健康需求发挥应有作用。
甘肃省卫健委的相关工作人员还解释了不让定向医学生的主要原因,定向医学生之所以违约,主要是因为对就业安置、待遇发放等方面工作不满意,由于甘肃农村定向医学生违约成本较低,近年来甘肃省农村定向医学生违约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2015年至2019年违约者达251名,影响了很多地方医院的人员配备。
此事也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很多网友都留言评论。
大部分网友都认可甘肃省卫健委的做法,认为既然选择了当定向医学生,就应该履行身为定向医学生的义务,毕业后到定向的地方医院服务。
有网友指责该定向医学生以及他们家长是精致利己主义者,当初靠着定向医学生这个特殊招生政策以学渣的成绩考上了医学院,如今翅膀硬了就翻脸不认人。
也有网友认为,对于违约的公费师范生、优师专项、免费医学生,只要求赔偿违约金的代价太低了,国家应该制定更严格的政策,把那些不履行合约的人的违约行为记入个人诚信档案,让他们违约后没有办法进入体制内,甚至失去从事行业工作的机会,这样就没有人钻空子了。
公费师范生、优师专项、免费医学生违约,是一个老生常谈的事情了。
从法理上讲,这些定向生违约肯定是不对的,毕竟在被录取后、开学之前,你和定向单位之间是签署了协议的,定向单位负责承担你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甚至发给你生活补助,你则承诺毕业后回到定向单位服务满约定的期限,并且不得考研究生。而你却私底下考研(考公考编)了,还被录取了,这本身就破坏了契约精神,是不诚信的表现。
站在升学的角度,公费师范生、优师专项、免费医学生的录取分数普遍比普通批次的录取分数线要低二三十分,你借助这些特殊招生类别上了大学,享受完政策的红利又不去基层,就是在薅政策的羊毛,同时还占用了其他考生的资源,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网友都质疑这些定向生违约的主要原因。
这件事之所以闹到“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去,主要是因为公费师范生、优师专项、免费医学生违约的现象其实非常普遍,其他很多定向生都是赔偿违约金就完事儿了,而该定向医学生提出好几次赔偿违约金都不答应,先得相关部门太“双标”了。
然而是否“双标”只是主观感受,客观上你是违约在先,而作为合约的另一方,定向单位有权决定处理违约的方式,既可以当你赔偿了违约金后放你走人,也可以要求你继续按合同执行,还可以既要你赔偿违约金又让你走人,同时还能够要求录取你的医学院取消你的录取资格,并将你的违约记录计入个人诚信档案上,让你从此背上诚信黑点。
相对而言,要求你信守承诺、尽快报到上岗,是比较厚道的做法了,同时也反映了地方医院确实非常缺人,想放行都放不了。
正如一些网友所说的那样,这件事也反映了公费师范生、优师专项、免费医学生的招生政策存在漏洞,让一些考生钻了空子,享受了政策的种种好处后就拍屁股走人,这样既挤占了其他考生的升学机会,也不利于基层单位的发展,造成地区之间的发展更加不均衡,补上这些很有必要。
比如,完善大学生数据管理,将公费师范生、优师专项、免费医学生归类为“不能考研”,使他们无法报名研究生考试,也不能推免。
又比如,对定向生的违约行为一律记入征信,让他们不能够再被机关单位录取。
等等。
当违约成本足够高时,违约的人自然就少了,你认为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