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汕头采风寻找拍摄地的时候,看见葛洲的古村古建筑群,仿佛一幅水墨画在我眼前静静地展开,非常美,它在无言中说尽了许多事,我就决定要在这里拍摄了。”回忆起选择在濠江葛洲取景拍摄的理由,香港电影导演严浩深有感触地说。
由严浩执导拍摄的电影《似水流年》上映于1984年,该片讲述女主张珊珊为祖母奔丧从香港回到阔别多年的潮汕老家,与儿时好友孝松、阿珍夫妇重逢后发生感情纠葛的故事,从中映射了内地与香港那份割舍不断的亲情血脉。
(相关资料图)
该片同时也是改革开放之后第一部在内地全程取景的香港文艺片,其取景地正是在汕头濠江。近日,借助影片在汕头重新展映的机会,严浩时隔40年重回潮汕,并实地走访了葛洲村,寻找40年前的拍摄足迹。
香港电影导演严浩(中)重回电影拍摄地葛洲村,与当地村民交流。陈柏麒 摄
▍古村落里感受乡村发展变化
葛洲村是一座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村落,更是远近闻名的侨乡,文化底蕴深厚。再次踏上这方土地,年过七旬的严浩难掩心中激动。在《似水流年》影片中,严浩通过一个个乡野意象描绘了上世纪80年代的潮汕大地,如今40年过去,潮汕大地沧海桑田,房屋高楼平地起,农田家禽渐失踪迹;葛洲村的红瓦石屋已渐渐被废弃,村民们建起了高楼新厝,但一口乡音未曾变化。
葛洲村是一座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村落,更是远近闻名的侨乡。受访者供图
“内地的发展超出了我的想象。”严浩还记得,当初从香港来内地,还需要坐船在海上漂泊,如今乘坐高铁“咻”地一下就抵达了。
经过村口的珍珠娘娘庙时,严浩欣喜异常,“没想到过这么多年这个庙还在!”影片中,女主角珊珊在回到潮汕老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村口的庙上香拜拜。
庙前的一副对联刻有“恩波似水”四个字,将严浩的思绪拉到40年前。他回忆道,影片原本取名为《纸蝴蝶》,但金庸先生在看完电影后建议改为“似水流年”,这与“恩波似水”有着异曲同工的“巧合”,这种巧合则更让其加深对葛洲取景地的认可。影片中还有不少与潮汕习俗相关的内容,展现出潮汕文化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世代传承的精神内涵。
走访当天,严浩还邂逅了不少“老熟人”。一名80多岁的老妪在得知是当年拍摄电影的导演回来后,惊喜地表示,当初自己家里的锅还被“征用”做道具,说罢便在屋里找到了拍摄的那口黑鼎,她还拿出一把锄头,重现当年“刮鼎底”的动作,令众人十分感慨。
今年40多岁的葛洲社区干部张壮忠在小时候曾目睹过该电影的拍摄场景。此次他带着导演重游故地,除了重走影片中演员们的“家”,还探访葛洲“最美侨村”路线。这条路线连接了古渡口、摩崖石刻、宗祠建筑等景点和历史遗迹,沿途他还给严浩介绍这些年来葛洲的变化发展。
“非常惊喜,就算他们带我去了另外一个新区,我也察觉不出,因为变化太大,实在是辨认不出了。”重回拍摄地,严浩感慨万千,许多场景似曾相识。严浩还记得,当年影片制作得到汕头市政府的支持,当地青年干部陪着电影人跋山涉水去采风勘景,只为找到原汁原味的动人场景,而今乡村的巨变亦同样令其欣慰。
▍侨文化馆成引侨聚侨纽带
事实上,《似水流年》影片不仅讲述了一个返乡探亲的故事,也展示了一幅侨胞在时代变迁中的生活图景,勾勒了一代人的生活回忆。
葛洲村是潮汕历史文化、汕头侨文化的典型缩影。据不完全统计,葛洲有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约一万人,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越南等地。改革开放后,一代代葛洲人薪火相传,反哺家乡,使得当地教育文化设施不断完善配套,慈善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严浩表示,潮汕地区华人华侨的故事启发了他,在影片中加入一些妙趣横生的人物与场景。例如影片中展示了当年港澳侨胞回乡的热烈场面,充分说明在当时,拥有一个侨胞身份的亲戚是一件多么让人自豪的事情。
近年来,葛洲以“侨”为桥,吹响乡村振兴号角,乡村建设蓬勃发展,被国务院侨办授予全国“侨爱新村”称号,近年又被评为“广东省古村落”。
去年,葛洲社区启动改造项目,将当地中国首座乡村海员俱乐部改造成侨文化馆,多角度展示葛洲的人文底蕴、古村概貌和华侨文化,让华侨精神薪火相传。
海员俱乐部的历史也颇具华侨色彩。上世纪30年代,外国船只频繁进出汕头港,葛洲是毗邻汕头港的渔村,不少渔民离开渔船,登上外国船只当海员,开启葛洲海员过番的历史。这些乡亲常年在轮船上工作,远航于世界各大港口之间,回乡省亲的时间很短。为联系乡谊,给回乡海员提供休息、住宿便利,1979年,当地村委会筹建了海员俱乐部。
张壮忠告诉记者,当年《似水流年》剧组人员就暂住在此。四十多年过去了,这个承载着海员们家乡回忆的住所,如今升级为侨文化馆,焕发新的活力和魅力,成为引侨、聚侨的纽带。
影片还在葛洲的一条石板路取景。记者获悉,该石板路由旅居越南经商的葛洲乡绅张祥耀回乡倡议并出资铺建的石板路,全长约800米。在近年来的乡村改造中,唯独这条石板路维持原貌,被葛洲村民作为古村落的建筑文化保护起来,葛洲人尊重历史、爱护历史建筑的用心由此可见一斑。
▍挖掘资源擦亮“侨村”名片
观潮影展是创办于2015年的影视文化交流活动,导演严浩正是受观潮影展之邀来汕。主办方表示,影片拍摄时值改革开放,内地与香港共同制作电影的“合拍模式”开始建立,《似水流年》正是第一波先行者。
在拍摄器材与通信设备匮乏落后的年代,严浩心中怀着对“古典诗词”的崇敬与向往,以写实生动又充满诗意的电影语言,在描绘人与人的真挚情感的同时,也展现出典雅的潮汕乡村记忆,为观众保留了一代潮汕人的珍贵影像,鼓励青年创作者在创作上勇于突破。
影片中一座座故乡“下山虎”“四点金”老厝,挂在梁上的竹篮、木屐样式的拖鞋、南方带蚊帐的老式素眠床和耳熟能详的潮汕童谣,这些场景承载着潮汕潮人共同的时代记忆,令观众长久地感动和怀想。张壮忠说,葛洲在香港的乡亲大概有5000人,这部港片不仅给葛洲做了宣传,也唤醒了海内外侨胞共同的乡愁记忆。
当片尾字幕出现的时候,影院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看完电影我非常感动,我突然间找到了电影的意义。葛洲是一个很神奇的村子,也许再过40年,电影画面中的大石头、田野、池塘都会消失,但这部电影不会消失,它会不停被修复。”一位汕头的青年影视创作者感慨道。
在严浩看来,时间会流逝,一代代人会更替,但潮汕民间的民俗风貌却如同接力棒代代相传,恰是维系乡村根基的文化力量所在。
葛洲社区党总支部书记黄成杰说,如今,葛洲这个经历了百年风雨的古村落,既保存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又承载着海外华侨绵长的情思乡愁,已成为衔接海内外华侨乡亲未来发展的桥梁。越来越多华人华侨返乡,见证乡村振兴给家乡带来的丰硕成果。
未来,葛洲还将深入挖掘侨村发展文化历史资源,规划建设“侨爱新村”项目,通过文化、商业、旅游相结合,重点打造古村落区、商业街区,提升社区容貌,完善公共基础设施,串联起文商旅项目,擦亮葛洲“侨村”名片,以侨为桥,推进侨村建设,讲好侨村故事,凝聚侨心侨力。
南方+记者 余丹 见习记者 陈斐仪
通讯员 陈功铭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余丹;陈斐仪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