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天津北方网讯:2023年上半年滨海新区科技工作发展“成绩单”近日出炉,数据显示,滨海新区创新发展引擎马力十足。
据了解,全区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67家,占全市的46.7%;入库雏鹰企业899家,占全市的47.3%;入库瞪羚企业102家,占全市的47%。科技型上市企业达到34家,占全市68%。新增国家级孵化器3家。1至6月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359.6亿元,同比增长13.2%。
今年以来,滨海新区围绕创新平台发展,着力推进成果产业化见成效。在推进重大平台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新区科技局印发《滨海新区重大创新平台成果产业化实施方案(2023—2027)》,围绕提高重大平台核心竞争力、增强创新转化能力、提升创新赋能能力3个方面提出11条具体措施,推动14家重大创新平台制定完善“一平台一方案”,持续推动创新成果在滨城落地落实。
如今,在滨海新区,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依托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累计服务用户数超过8000家。为了进一步推动算力转化为生产力,区科技局专门制定《关于构建一核两翼一园区,推动算力转化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高质量推进天河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同时,加快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技术成果落地转化以及生态建设,持续推动成果产业化及区域算力配置生态的完善,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提供强大支撑。今年上半年,“天河天元大模型”及天河E级智能计算开放创新平台对外发布,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也将持续基于国产创新赋能天津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
除推进成果产业化,创新集聚区建设脚步也在加快。上半年,滨海新区持续突出科创载体建设,加快建设创新集聚区。全区新增2家国家级专业孵化器,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已达11家。
上半年,滨海新区聚焦自主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集群发展。“中国信创谷”聚集了以飞腾、麒麟、曙光、360为代表的1000余家上下游企业,实现了从CPU、操作系统、数据库、超算、网络安全到整机终端信创全产品链条,信创产业规模占全市半壁江山。“细胞谷”集聚细胞相关企业超过40余家,形成了集群化发展的态势,基本形成“提取制备、存储、质控检验、研发生产、应用转化、冷链物流”6个方面细胞全产业链。
今年以来,滨海新区积极加强与天开高教科创园的合作,从共同打造科创走廊到支持开放应用场景等5个方面深化合作,积极为《高质量服务天开高教科创园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提供助力。同时,新区围绕“1+3+4”重点产业的27个主题园区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各主题园区主管部门通过资源共享、引进培育等方式,推动精准补齐科创要素。在推进新型研发机构改革方面,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打造的“三个第一融合”示范院,构建了清华大学电子信息学科成果转化基地。北京大学(天津滨海)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则聚焦医疗、工业、金融领域开展成果转化。
新区科技局主要负责人介绍,下半年将全面加强创新平台体系建设,高标准推进重大创新平台成果产业化,在算力转化生产力等工作中实现新突破。完善全链条全流程科技服务体系,做强57家技术转移机构,完善11家概念验证中试平台,优化“技术—中试—转化—认证—市场”服务流程,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全链条,助力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快速走向“生产线”,形成“生产力”。(津云新闻编辑靳永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