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14时,记者再次来到井陉县神堂路北秀林段,之前被洪水冲垮的路基已被重新填实,与几天前相比,通行条件已经明显改善。
(相关资料图)
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工人们衣背湿透,加紧施工。
“明天就能摊铺水稳层和沥青路面,争取3天完工,具备通车条件。”用手抹一把额头的汗,石家庄路通道桥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志坚接着忙活起来,和大家一起安装摊铺机。
神堂路是县城通往南部山区的重要通道。7月29日以来的强降雨,致使甘陶河水位大涨,将这条路冲毁4处,北秀林段是最严重的一段。
7月31日凌晨,一支由26名工作人员组成的抢险队,第一时间开赴水毁路段抢修。8月2日凌晨,终于抢通了一条简易便道,百姓可以通行了。
“生命线”抢通后,工作任务转入保畅阶段。8月10日起,刘志坚他们在灾后重建的阵地上继续冲锋,“早一天建好,群众就能早一天受益。”
但重建的过程困难重重。
河道中,水又急又深。“回填路基,需要到对岸挖采砂石。”刘志坚告诉记者,“可是水太大了,一根直径1.2米的混凝土管涵放进去,都差点被冲跑,大家不敢上前。”
“我先上!”危急时刻,该公司机械处处长王军平站了出来。他把一面党旗插在挖掘机车门上,吊起一根管涵,向河道里开去。
在王军平带领下,4名挖掘机司机、2名铲车司机连续工作一天一夜,终于将50根管涵埋好,在湍急的水流中搭建起一座桥。
“夜里视线不好,水面又那么高,坐在驾驶室里像开船,生怕会掉下去。”王军平现在回忆仍然后怕,“但这是一场硬仗,党员就要站得出来,冲得上去。”
有了这座简易桥,15台挖掘机、2台铲车、20辆运输车一趟趟往返,奋战了12个昼夜,从对岸运来18万立方米砂石,筑起10米高的路基。
“要速度,更要质量。”在施工现场,刘志坚反复强调。
为确保施工进度,80多个人轮替倒班,机器24小时不停。
科学施工,修一条比以前还要好的路。“这次修路比以往有很多创新。”井陉县交通运输局局长高海元介绍,强降雨过后,他们对水毁公路进行了全面调研,这些实践得来的经验教训,都更新到了此次道路重建中。
高海元说,比如调研中发现,公路迎水面普遍损毁严重。在重建中,就更加注重迎水面挡墙设计,这次挡墙基础埋深了2米半,使用片石混凝土增加挡墙强度,提高抗冲刷能力。
更多险道正在变成通途。目前,井陉县63条、316公里水毁农村公路都已恢复通行。其中,10条干线、36条支线已启动重建,其他支线也将陆续进场施工。(河北日报、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 周 洁 张晓超)
关注河北日报,了解更多权威资讯
标签: